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于健康的“俗話說”,比如“一天一個蘋果,醫生遠離我”、“冬吃蘿卜夏吃姜”、“飯后百步走、活到九十九”等,這些俗語聽多了不知不覺就會養成習慣地去做,那么,它們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、靠不靠譜呢?
一、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勞醫生開藥方?
每年夏季,很多人都會自發地買姜吃,但有些人吃了感覺有精神了,有些人吃了卻容易上火了。其實,夏季吃姜是根據中醫“熱者寒之,寒者熱之”的原理來實現人體陰陽平衡。
1、夏季吃姜,驅寒升陽暖脾胃
夏天天氣熱,人體為了散熱,皮膚毛孔多處于開啟的狀態,所以體內陽氣不太盛,再加上很多人有吃冷飲瓜果的習慣,喜歡呆在空調房里,身體就會不斷地堆積“寒氣”,久而久之很容易使脾胃受寒,出現腹痛、腹瀉等情況。
生姜性溫,能暖脾暖胃、驅寒除濕,通過發汗解表和暖身,祛除體表的寒氣,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;另外,生姜對口腔及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能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加,輔助改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情況。
2、生姜雖好,但并非人人適合
夏季可以吃姜,但是像燥熱體質(常有手腳心發熱發汗、口干眼干、心煩易怒等表現的人)、便秘的人、肝炎病人、長瘡的人則不宜多吃,會加重不適。
二、一天一個蘋果,醫生遠離我?
此話雖然有些夸大,但蘋果營養豐富,常吃的確有益健康。蘋果富含果膠,既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水平,又能輔助平穩血糖,進而起到保護心腦血管的效果。蘋果所含的花青素、多酚、黃酮類物質是高效抗氧化劑,能輔助抗炎殺菌、預防癌癥等的發生,又含有礦物元素硼與錳,能增強骨質,幫助預防鈣質流失。所以每天吃一個蘋果的確是個好的養生習慣。
三、飯前先喝湯,勝過良藥方?
此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。飯前喝點湯,就相當于給口腔、咽喉、食道、胃這一段消化道加點“潤滑劑”,使食物能夠順利下咽,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。同時,少量湯還可刺激胃酸分泌,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,大大降低罹患食道炎等疾病的概率。
不過飯前最好喝點清淡的素湯,而不是久燉的肉湯,其脂肪高、嘌呤高,長期飲用反而不利于健康,而且最好在飯前20分鐘左右為宜。
飯前喝湯并不適用于所有人,像胃食管反流患者,喝湯會增高胃內壓力,更易發生反酸燒心的情況;像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潰瘍等患者,本身胃酸分泌就少,喝湯會沖淡胃液,影響消化。
四、飯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?
這種養生法有一定道理,但需要注意時間。并不是吃完馬上就出去走路,而是要休息20-30分鐘后再出門散步,否則反而不利于健康。
如果飯后馬上散步,人體的血液循環就會被快速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,而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,可能造成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。對于一些體質較差甚至是多病的人群來說,或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。
尤其是對于有冠心病、心絞痛、腦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貧血等的人群,飯后立馬走路很容易發生意外,威脅生命,所以還是先休息休息再出門。
五、夜里磨牙,肚里有蟲爬?
小時候爺爺奶奶總說“睡覺磨牙,是肚子里有蛔蟲了”,其實這種說法目前并沒有科學依據。
導致磨牙的原因很復雜,往往是由許多因素協同作用的:像精神壓力大時,特別是在生氣、焦慮、憤恨、悲觀時,會加重磨牙;牙齒咬合不佳,會促使人體通過磨牙來獲得更好的咬合關系;有的人吃了一些精神類的藥物,也會產生磨牙的現象;抽煙,喝酒以及喝大量的咖啡也會加重磨牙癥。
但磨牙非小事,長期磨牙,會加重牙齒的磨損,且易松動,還可能引起面容變化,甚至導致頭痛、耳鳴……因此有磨牙習慣的人應該及時進行干預治療。
六、左眼跳財,右眼跳災?
這句話沒有科學依據。眼皮跳的學名是“眼瞼痙攣”,是受眼眶匝肌和提上瞼肌這兩種肌肉影響的。
一般來說,睡眠不足、用眼過度、咖啡因攝入過多等,都可能引起眼皮跳。但這種生理性的眼皮跳動往往持續時間短,無規律,癥狀輕微且會自行恢復。
而若是眼皮跳持續時間超過一周,且伴隨視力模糊、睜眼困難、眼睛酸澀發紅等不適的,可能是眼瞼過敏、結膜炎、角膜炎等,需要及時就診。
俗語流傳至今,很多人都深信不疑地學習照做,有利于健康的我們可以去學習,但是類似“不干不凈吃了沒病”這樣沒有科學依據的俗語也應學會辨別是否應該學習哦。